首页 国内 专家建议,年轻人等有了生活保障再去文学创作。你有了保障后还愿意文学创作吗?

专家建议,年轻人等有了生活保障再去文学创作。你有了保障后还愿意文学创作吗?

谢谢邀请!

有了生活保障还有那么丰富的情感和敏锐的感觉吗?

要是有了生活保障再创作,那就没有杜甫和曹雪芹那些人类文化珍宝!

文学不是学问,它需要生活积累。

饿肚子也是一种积累。

并且,文学创作其实很简单,一支笔的事情。现在则连笔也可以不要。

真正的作家,对仕途经济、谋生赚钱一窍不通。

穷得饿死病死儿子的杜甫、曹雪芹不用说,巴尔扎克写作为了还债,富翁列夫.托尔斯泰对自己的富有感到羞愧,非要参加劳动才心理平衡。

文学不是装,文学是灵魂发出的声音。

一个渺小的灵魂,发出的声音不可能是伟大的作品。

《诗经》被埃兹拉.庞德先生认为“真正意义上的诗歌”,其作者很多是胼手砥足的劳动者,连字都不认识,他们有什么生活保障?

你一边打工或者一边饿肚子一边还要写作,文学就出来了。

文学最怕无病呻吟。

埃兹拉.庞德先生又说,“中国人的道德是基于审美的道德”,审美是不需要酒足饭饱的。

川端康成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富贵了吧?但他含煤气管自杀了!

路遥大学毕业,文学杂志编辑,全国第一届短篇小说奖他就得了奖,谋生应该没问题,可是他继续写小说把自己写死了。

文学艺术是世界上最不务实的事情。

从城市到农村,现在没听说谁还在饿肚子,如果你还在饿肚子,又在搞文学,恭喜你,你够独特。文学就是独特,文学不能重复。

谢谢邀请。说说我的看法。

这位专家的真诚建议,是对文学爱好者的爱护和忠告。

一、活得下去,才能从事文学创作

文学爱好者有兴趣或有志于文学创作,这是好事。但是,文学创作不能不吃饭,换句话说,就是要能活下去,才能搞文学创作。所以,有了生活保障再去文学创作,这是经验之言,肺腑之言。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先生、林语堂先生都是文坛大家,他们写作获得的稿费、版税收入都不少,也不能没有教授职业和工薪收入作为生活保障;鲁迅先生还是在林语堂先生推荐下到厦门大学任教授,以获得一份工薪作生活保障。萧军、萧红、叶紫,都是很有文才的文学青年,若没有鲁迅的救济和帮助,也不能在饥寒交迫中完成和出版文学作品。

新中国成立后,孙犁先生是文坛大家、名家,也得以报社编辑工作为职业以工资为生活保障;还有数以万计卓有成就的作家,都是在有生活保障的条件下进行专业创作或业余创作。全国唯一没领国家工资、全靠自己的稿费、版税生活的作家,仅有巴金先生一人。

文学创作少年成名的例子不是没有,但成功的概率可以说不到千分之一、万分之一。就是少年成名,也不能说就有了生活保障,就可以一劳永逸、衣食无忧地从事文学创作。

被称为神童作家的刘绍棠,13岁就开始发表作品,14岁那一年内就写出20多篇小说,15岁被借调到河北省文联《河北文艺》编辑部当见习编辑。20岁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是当年最年轻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但是,神童作家也得靠编辑那一份工作和工资作生活保障,才能从事文学创作。

王蒙也是早年成名,19岁创作《青春万岁》,22岁发表《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是当时最年轻有为的文坛新星,但还是得靠那一份在共青团区委工作的工资作为生活保障。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成年人不能自食其力,生活没有保障,靠啃老,或者寄人篱下,能安心搞文学创作吗?一天不吃饭可以,两天不吃饭还能坚持,但三天没饭吃就会饿得头昏眼花、有气无力,还能写作吗?无数的亊实证明,有了生活保障再去文学创作,才是明智之举、踏实之路。

二、文学创作无法一蹴而就,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才能成功

文学创作是十分艰苦的事业,特别考验人的毅力和恒心,切莫以为轻而易举就能功成名就。

曾经有无数的文学爱好者在文学创作这条路上半途而废,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毅力和恒心,没有勇气面对挫折。很多文学爱好者,在刚开始文学创作时也有雄心壮志,但在多次退稿的失败打击下都改弘更张了,只有比例很少的人能百折不挠,坚持到最后成功。在国内国际文坛上,都有很多成名作家的作品被多次退稿的例子。

《肖申克的救赎》作者斯蒂芬.金,就曾经被退稿800次;也曾经为了生计不得不去洗衣房打工。中国作家麦家的《解密》,11年间曾被退稿17次。他们两个作家若没有毅力和恒心,没有百折不挠的意志,能经受住那么多退稿的打击,坚持到最后吗?麦家从部队转业后,中间还曾历任新闻干事、宣传处长、电视台编剧,后来才在杭州市文联当专业作家,这些工作和工资就是生活保障。所以,从事文学创作除了要有生活保障的物质条件,还得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经得起挫折的考验,才能取得成功。

三、你有了保障后还愿意文学创作吗?

这是检验一个人真假热爱文学创作的试金石。真正热爱文学创作的人,有了保障后也定会一如既往笔耕不辍。因为写作已经成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已经“成瘾”,是无法放弃的。

不可否认的是,也有许多人在有了保障后就完全不同了。有些人,在业余创作时真的拼命写作,也曾写出过不少好作品,但取得成功后——成为专业创作人员或专业作家了,反倒写不出好作品了。这样的例子不少。尤其是近二三十年,许多原来有不错创作成绩的人,已在灯红酒绿中迷失方向,“不再搞那劳什子了”。这就是“乐能医假病”。

我就是在参加工作以后有了生活保障才开始学习文艺创作的,至今已坚持业余创作四十九年,就是退休之后,也还继续自己喜欢的文学创作。

我认为,有了生活保障再去文学创作有两个有利条件:

1、自己有一份职业,有一定经济收入,虽然不能发大财,但起码能吃上粗茶淡饭,生活有保障,不用为自己和家人的三餐一宿奔波劳碌,没有后顾之忧才可以潜心创作。

2、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创作不能脱离生活。文学创作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有一份职业不但有生活保障,而且相当于有一个生活根据地,可以深入体验生活,也相当于自己有一口矿井,可以深入开掘矿藏,对文学创作会有很大的好处。

宋代朱熹《观书有感二首.其一》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此诗后两句本来是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要认真读书,不断补充新知识。这首诗,也可以比喻文学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就是说,从事文学创作要有生活,要熟悉生活,要“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获得新的创作素材,文学创作才不会江郎才尽,才能不断出新,达到新的境界。

这些话,希望能对文学爱好者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煤炭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h.cn/zhanhui/gn-zh/2092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Anita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