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规 我国西部地区煤化工产业规模,和产品流向?

我国西部地区煤化工产业规模,和产品流向?

几年来,随着石油资源的日趋紧张,石油价格的不断上涨,中国以煤制油为重点的煤化工项目方兴未艾,煤化工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我国通过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煤化工产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煤化工产品需求量大幅度增加,为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销售市场;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由于全世界范围的石油短缺,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扬,目前的最高价格已经达到约140美元/桶,使得煤制油在经济上更加有利可图,因经济利益驱动推动了煤制油项目的大发展;随着可持续发展观的确立和实施,经济发展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多,推动了煤化工产业把煤炭这种相对不太清洁的能源,转化为比较清洁的石油及类似石油的替代清洁能源产品;由于我国铁路运力不足,交通运输比较紧张,运输费用比较高,推动了煤化工产业把笨重低值的煤炭产品转化为附加值高、运输需求少、使用方便的煤化工产品运输,从而可以有效地缓解交通运输的紧张局面。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目前已经具备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煤化工产业的好机遇。 虽然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具备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煤化工产业发展也面临着很多挑战。 首先是技术挑战,就煤制油这一最热门的煤化工项目来说,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成功的科学技术和工业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其次是成本挑战,原来衡量煤制油的成本时煤炭资源本身的价格比较低,近几年来,煤炭价格涨了少则1-2倍,多则好几倍,在煤炭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煤制油等化工产品的生产成本毕竟要大幅度提高,在煤价迅速上涨的新情况下,发展煤制油等化工产品在经济上是否有利需要进一步进行评估和核算;第三是煤炭资源紧张,就我国目前的煤炭需求来说,在煤化工产业需求不大的情况下,煤炭产品仍然供不应求,如果在煤炭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势必造成煤炭产品更加供不应求,煤炭供应的缺口会进一步加大;第四发展煤化工产业使电煤供应更加紧张,近几年来,我国最大的煤炭用户电力行业煤炭供应持续紧张,电煤持续供不应求,在电煤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发展煤化工有需要大量的煤炭资源做保证,这样,就会使我国的煤炭供应更是雪上加霜,供不应求;第五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会不会带来严重的新的环境污染,需要进一步进行评估和在实践中进行科学验证;第六在煤化工发展问题上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哄而上、无序盲目发展的问题,这对煤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无疑将带来一些无法解决的隐患,这些隐患将不可避免地影响着煤化工产业的顺利发展。 煤化工产业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但是,从我国目前的资源状况和市场需求来说,必须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我们必须采取大的动作、下大力气把煤化工产业规划好、设计好、建设好、发展好。 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定位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方向呢?这里谈谈自己的看法。 国家要制定科学的发展煤化工产业的政策。 发展煤化工产业必须有科学的政策作保障,这样,才能确保煤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据悉,我国《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将于今年出台。据报道,07年底,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指出,《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编制对规范和引导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张国宝强调,煤化工发展不仅要考虑煤资源合理利用,还要考虑到环境容量、水资源及市场等制约因素;煤化工发展必须符合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要求,要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全面评价煤化工产品能源利用效率和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他要求工业司进一步充实和完善《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尽快提交委办公会审议。可以预计,在06年底就发布征求意见稿的《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经过一年多的审核,很可能将于08年正式出台。 煤化工产业必须合理布局,科学发展。 目前,在我国的煤化工产业发展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考虑资源条件、不考虑环境制约、不考虑成本影响、不考虑承担风险的能力、不考虑技术水平而追求时尚、贪大求全、一哄而上,盲目发展煤化工产业的情况,如果这样下去,肯定会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如有的地区煤炭资源本身就特别紧张,由于又不切实际地在本地区发展煤化工产业,造成了当地煤炭资源严重短缺,由于煤炭资源短缺,必然影响当地相关产业的顺利发展,也会造成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成本较大幅度提高,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从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因此,我们在发展煤化工产业时,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科学的态度,对煤化工产业进行科学布局、科学规划、科学发展,确保整个煤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煤化工产业发展的重点要放在中西部地区。 发展煤化工产业必须考虑以下三个因素:一是煤炭资源丰富,煤化工基地必须在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二是生产成本较低,煤炭资源的价格比较低,尽量就地取材,运输方便,生产支出较少,成本较低;三是运力要有保障,交通运输特别是铁路运输一直是我国的瓶颈行业,运力紧张,运输成本高,只有把煤化工产业基地建在煤炭产区或相邻地区,才有利于缓解我国交通运输的紧张局面,避免由于运力不足,资源短缺,导致煤化工行业无法顺利发展。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消耗大量的煤炭原料,根据我国的煤炭资源分布特点及基本国情,由于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煤炭资源短缺,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煤炭资源比较丰富,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我国的煤化工产业从企业布局上应实施“限东促西,资产转移,西进东退,均衡发展”的宏观发展策略,即在东部及沿海经济发达等能源相对短缺的地区要限制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不再新建和改扩建煤化工企业;对经济发达、煤炭短缺地区的煤化工企业要采取科学稳妥的措施,逐步把部分企业的资产、设备转移到西部经济落后但煤炭资源充足的地区;在产业布局上西部要加快发展,加大基本建设投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东部要适度缩小产业规模、降低生产能力、减少市场份额,达到煤化工企业布局科学、经济高效、协调发展的目的。 煤化工产业发展要组织科技攻关,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目前,我国的一些煤化工项目,特别是热度特高的煤制油项目,目前还没有经过实践检验过的成熟的煤制油的成功技术,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煤制油管理经验,还没有建成一个成功的煤制油现代化企业,在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肯定要遇到很多技术难关,出现很多技术上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在煤化工产业发展的新的挑战面前,没有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就不可能有煤化工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用大力气,下大功夫,花大投入,进行科学研究,组织科学技术攻关,及时解决煤化工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科技进步,推动煤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煤化工行业发展应提倡积极吸收国外资金,引进国外技术,走合资合作之路。 世界经济一体化是无法阻挡的历史潮流,在煤化工这一风险性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更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采取资金、技术等合作的方式,增加资金投入,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增强煤化工行业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实力。在进行合资合作的过程中,只要合作成功,就不要怕合作的外资方赚钱,人家给你合资合作的目的就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如果只讲让人家承担风险,而不想让人家获取效益、怕人家赚钱,那就大错特错了,这样,人家也不会给你合作,即使合作了,也不会顺利地健康发展。 要密切关注煤化工产业发展前景存在的不确定性。 在5月24日召开的“第四届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上,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表示,今年以来,国内煤炭需求持续旺盛,而环境压力也更为明显。面对国内外资源环境压力,我国今后的能源发展要坚持多元化能源发展趋势,改变一煤独大的格局,使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水电、可再生能源各自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他提醒,对于国内呼声高涨的煤化工行业发展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不能靠大量的煤炭来搞煤制油、煤制气。从煤炭工业方面来讲,我国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把煤更好地、更清洁地、更安全地、更高效地生产出来和合理利用。而对于呼声很高的煤化工行业,他却提醒道,真正想靠大量煤炭来搞煤制油、煤制气,以后会有问题。从长期的战略性来讲,大规模搞煤化工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从战略上和长期上来讲,中国没有那么多的煤来随意发展煤化工,煤炭供应偏紧,一多半煤用来发电,另一方面要用在冶金建材行业。面对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煤化工替代石油被看成了一种趋势。鉴于此,业内一些人士认为,我国煤炭资源比较丰富,我国发展煤化工更具成本优势。2006年7月,国家发改委对煤化工项目的限制审批规模作出了具体规定,不再批准年产规模在300万吨以下的煤制油项目、100万吨以下的甲醇和二甲醚项目、60万吨以下的煤制烯烃项目。2007年年初出台的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国要有序推进煤炭转化示范工程建设;2007年底《煤炭产业政策出台》表明了国家鼓励大型煤炭集团参与化工等企业联营,煤化工朝着规模化方向发展。分析人士指出,新型煤化技术相对并不成熟,因此还有一定的风险。另一方面国家鼓励煤化工形成规模化发展,而且煤化工投入大,发展周期比较长,因此也要承受投入与产出的风险。从上述两方面来说,煤化工发展不确定性比较强。但持反对意见的分析人士指出,新型煤化工对煤炭需求比较少,需求量占整个煤炭总需求量不到2%,因此,对电力等行业的煤炭需求不会造成太多的影响。

煤化工产业规模化发展尚待突破技术瓶颈 在16日召开的中国(太原)煤炭和能源新产业博览会上,煤化工产业成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化论坛”关注的焦点。当前,我国能源消费仍以煤为主,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8%左右。因此,煤炭利用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对优化国内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煤气化: 规模利用仍需时间 煤气化,即煤的气化技术,是指将煤炭洁净、高效地“变”成一种合成气体。该技术是煤炭加工成化工产品、煤变油等工业的基础性技术,也是以煤炭为原料的诸多行业的关键技术。 当前,山西潞安集团、同煤集团、上市公司煤气化(000968)等都在运作煤气化产业。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王洋研究员认为,煤气化还没有形成现代化、大型化,还必须结合我国的资源特点和煤气用户的要求来发展。未来,通过煤气化制造工业燃料气、合成气将成为中国的气源支柱。但是,“煤化工产业目前整体受煤气化技术成熟性的制约。”王洋表示,“煤气化技术走向规模化利用仍需5至8年的培植期。” 王洋指出,国内目前虽已研发了灰融聚等气化技术,并具备煤种适应性强、投资及氧耗低等特点,但这些自主技术都缺少大型商业化示范装置,不具备大规模推广的条件,因而难以满足煤化工发展的迫切需要。另外,在洁净煤发电领域,国外已普遍采用的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是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多元料浆气化技术在这一领域也将大有作为。 在此基础上,王洋认为,应该大力推广煤化工多联产,即以煤炭为原料,通过把多种煤炭转化技术有机集成在一起,同时获得多种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如脂肪烃和芳香烃等)、多种洁净的二次能源(气体燃料、液体燃料、电力)及其他产品。多联产技术追求的是整个系统的资源利用、总体生产效益的最大化和污染物排放的最小化。这是未来中国煤炭行业的发展方向。 煤制油: 大型示范工程明年试运行 煤制油是当前国内的热门投资项目。所谓煤制油,就是把煤液化的过程,包括间接液化和直接液化。间接液化是通过煤气化先将煤变成合成气,再经过加氢裂解生成柴油、汽油等油品。优点是技术成熟,煤种选择面广;缺点是技术能量效率较低。直接液化是将煤炭通过两个步骤的高压催化加氢精制而成各类油品,煤转化过程的热效率为59.75%。但这是前无先例的技术,存在一定的风险;对煤种有一定的要求,变质程度高的煤和惰性组分高的煤不太适合;得到的油品中芳烃类含量较高。中国神华煤制油有限公司目前在内蒙古就在建设直接液化示范工程。 据世界煤制油产业领军企业――南非沙索合成燃料国际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执行副总裁陈黎明介绍,沙索目前在中国投资建设了两个煤间接液化项目。一个在陕西榆林,拟建设年产360万吨油品项目,总投资50亿美元至7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553亿元)。其中,沙索合成燃料拟占50%股权,中方主要投资者是神华集团。另一个在宁夏宁东煤化工基地,合作方主要是神华宁煤集团。项目建设规模、投资额与榆林项目相同,沙索投资占比拟为50%。 资料显示,沙索公司现有两套煤炭间接液化装置,年生产液体烃类产品700多万吨(萨索尔堡32万吨/年、塞库达675万吨/年),其中合成油品500万吨,每年耗煤4950万吨。累计的70亿美元投资早已收回,现年产值达40亿美元,年实现利润近12亿美元。 神华煤制油公司董事长张玉卓在演讲中表示,当前,神华煤制油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的首套100万吨直接液化示范工程已于2004年开工,现在完成了95%的工程量,将于明年试运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煤炭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h.cn/ma/fg-ma/891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Anita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