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煤炭 国际油价大跌,对复产的中国来说,是否迎来最大的机遇?

国际油价大跌,对复产的中国来说,是否迎来最大的机遇?

石油大大跌最多是我们消费成本下降,有推动复产的作用。但机遇不在这方面,而在新科技,新的营销模式,和5G网络带来的变革。我们这几样都赶上了

原油价格上涨对那些行业有利?

原油价上涨给我国炼油企业增加了成本负担,同时,对航油占运输成本很高的航空业、向下游转嫁成本能力较差的化纤行业、建筑建材行业以及纺织服装业尤其是缺乏技术含量、毛利率低的企业构成极大的压力。

  石油开采业直接受益

  石油开采业作为石油化工行业的最上游,成为油价上涨的直接受益者。有着丰富石油储备的企业更是享受着产品需求和价格大幅度提高的收益,同时,石油价格的高涨也将促进石油开发的加快,因此与石油开发相关的石油设备行业,也成为受益者之一。我们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原油开采企业、石油工程承包商、石油机械制造商、油田修理、管道输送等企业,如中国石油、海洋石油、海油工程。

  国际油价的不断走高,将推动能源价格的整体走高,煤炭行业是最直接受影响的行业。只要高油价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在适当的范围之内,不至于使国民经济增长倒退,作为石油替代品的煤炭行业将会间接受益。

  高油价带给石油化工的成本压力对煤化工、电石化工行业形成利好,以煤和电石法为原材料的化工企业将获益良多。以煤炭为原材料的煤化工企业相对于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企业,具备较大的成本优势,如煤焦油、合成氨、甲醇等。同时,以煤炭为原料的煤头尿素等产品也将相对受益。建议关注山西三维、云维股份。

  油价的上升会直接传导到电力等能源行业,使得电力产品价格上涨。但是不同于煤炭行业整体直接受益的是,对电力行业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煤炭价格的上涨导致火电成本上升,但水电、风电、核电成本基本未变,因而油价上涨对电力行业来说将形成分化,主要运用新兴发电方式的电力企业的优势将凸显出来。

  下游行业受损

  原油价格上涨总体来说是上游受益下游受累,但是影响的程度仍然需要从多方面加以考量,这主要取决于行业消化油价上涨的能力,具体包括:原油及原油上涨引致的其他成本占该行业生产成本的比重、行业向下游转嫁价格的能力、提高技术水平以改善成本结构的潜力。

  与石油开采的景气不同,炼油业属于最典型的原油下游产业,因而受国际油价上涨的拖累最大。目前国内炼油业基本处于略亏状态,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但国内成品油价格自1月份下调后并未再次上调,这使得炼油企业的压力再次加大。当前受油价上涨的压力,中石油和中石化已经向国家发改委递交了关于成品油的提价的申请。

  但是受多重因素影响,发改委的批复很可能会推迟,政策的时滞使得炼油业无法及时转嫁成本。该行业中典型的中国石化,因国际油价大幅上涨,而公司储备油田相对有限,导致成本压力增大,加上成品油价格政府管制的显著特点,成本上涨难以向下游产业和消费领域转移。而受益于国际油价上涨的中国石油预计四季度回归A股,更加凸显了这种对比效应,因而短期内难以形成股票价格的有效突破。

  油价上涨对化纤行业的影响是比较直接的。合纤原料乙二醇、PTA、聚酯切片、涤纶聚酯、锦纶直接受油价的影响,这几种原料的价格几乎完全是由成本推动的,而且合纤原料价格的上涨幅度往往超过其下游产品价格上涨的幅度,因而使合纤行业利润被压缩。

  对纺织服装业而言,原油价格上涨带来的原材料上涨趋势显而易见,中长期来看这种趋势不会改变,这对行业是比较大的隐患。由于纺织服装行业利润率一直比较低,大约只有5%-6%的利润率,成本的上涨有可能使一些小企业、中低档产品生产企业因成本上升过快而无力支撑倒闭。但对于技术含量高、高档品牌服装生产企业因毛利率较高,而影响相对较小。

交通运输业中,因航油占民航业成本的四分之一以上,油价上升直接导致民航业费用因油价的上升而大幅增加,故民航业受油价上升影响最大。同时应该看到,成品油调整有一个时滞,对于航空业来说,7-10月份是航空业的旺季,如果油价不是马上上调,对航空业的冲击不会太大,若燃油附加费随航油价格上调,则可适当减轻航空公司的成本压力,但减低能力有限。

  对于整个运输行业来说油价持续上涨,运输企业终将通过提高运输价格来弥补损失,将油价上涨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短时间对运输需求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使运输方式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如公路、民航运输的货源分流到铁路、水运等其他运输方式上。

  油价上涨的传导作用,使得石油化工的较下游行业——建材行业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建筑、建材,特别是化学建材、玻璃等,由于处于石油化工行业的较下游,受原油价格变化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但油价的上涨也将直接引发建材行业生产成本的上升,行业利润也将一定程度被压缩。

  考虑到近期油价上涨的幅度较大,预期未来2-3个月内国际油价将维持相对高位,建议适当关注石油开采业企业、煤炭企业,以及煤化工和石油替代产业,如中国石油、海洋石油、西山煤电、兖州煤业、山西三维、英力特、中泰化学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煤炭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mtxh.cn/jg/mt-jg/1348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Anita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