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公司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其所得税,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2011年6月30日,甲公司将自用房产转作经营性出租且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该房产原值1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转换前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无残值;截止2011年6月30日该房产已经使用3年,使用期间未计提减值准备;转换日,该房产的公允价值为1000万元。2011年12月31日,其公允价值为1100万元。假定税法对该房产按期计提折旧,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方法、净残值与转换前的会计核算相同。
要求(1)编制2011年6月30日自用房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的相关会计分录。
(2)计算该项投资性房地产2011年12月31日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并确认相应的所得税影响。
(3)编制2011年12月31日确认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和相关所得税的会计分录。(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正确答案:
注:2011年12月31日形成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450万元其中300万元是由于转换日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计入资本公积形成的所以该部分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也应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金额=300×25%=75(万元);2011年下半年会计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万元和税法按期计提折旧50万元(1000\/10×6\/12)形成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50万元是与损益相关的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150×25%=37.5(万元)应计入所得税费用
(1)至2011年6月30日该自用房产累计计提的折旧额(包含2011年6月)=1000\/10×3=300(万元)
转换日应确认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000-(1000-300)=300(万元)
2011年6月30日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1000
累计折旧300
贷:固定资产1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300
(2)2011年12月31日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1100万元
其计税基础=1000-300-1000\/10×6\/12=650(万元)
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100-650=450(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450×25%=112.5(万元)
(3)2011年12月31日
确认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1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
确认暂时性差异相关的所得税: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75
所得税费用37.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112.5